《当代美术家》(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在艺术背后

          在艺术背后
           陈丹青:作为艺术家,我个人觉得罗中立先生今天能出来做这样一个奖学金,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也许很多人会不理解,但就从我也是一个艺术家的角度而言,我知道艺术创作才是艺术家真正关注的问题,而社会活动对我们来说,往往是一种不得已的干扰。而做一个奖学金,从前期的筹备,到组成评审委员团队,再到评选作品、组织展览……我想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是非常复杂、繁琐的过程,尤其是在中国艺术机制还不完善的今天。他个人其实已经很成功了,同时还担任着四川美术学院的行政事务工作,其实他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放在自己的艺术上。这也是在我看来“罗中立奖学金”最难得的一点:就是艺术家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忘记需要我们积极去鼓励年轻的艺术家,相反,他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为年轻的艺术家作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对社会做出自己的回馈。中国今天就是太缺乏这样的人。我想,有了这些付出、牺牲,反过来社会也会回报你,将来的艺术史在谈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会记得的。并不是因为我是“罗中立奖学金”的评委,我就认可这件事情。事实上.我虽然是作为评委,但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今天参展或获奖艺术家的老师,或者说掌握了一种什么样的权力。当这些年轻的学子们来与我谈论艺术问题时,我都说我们是同行,我只是从我的角度来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也可以说是经验。但是,其实时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他们关注的问题、他们遭遇的现实与我们这代人是不一样的。我从他们的作品和交流中看到当代艺术的一种发展,他们通过这样的鼓励有机会彼此交流,有机会展示自己。这就是在我看来这个活动的价值。其实,今天当代艺术的自由仍然是不够的。我觉得“罗中立奖学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杜伯贞:大概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从亚洲文献库的工作经历以及所收集的信息中感受: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其实还有很多应该去努力的环节。艺术市场火热的另一方面.是批评的滞后、基金会的缺失、收藏的混乱,甚至我不知道要怎么认识这里的非营利机构……所以,年轻艺术家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成长,就成为十分重要而关键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怎么从事和看待艺术。“罗中立奖学金”也许并不能解决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问题,但它让一些刚刚从学院里出来的年轻艺术家,有一个可以交流、展示的机会,这会是一个良性的鼓励。同时,评审团队非常的专业化,也并没有要求我们要遵从一个什么标准。当然,也不是说那些获奖的艺术家就比其他的艺术家优秀,而是有这么一个机制在这里,它可能成为我们对未来艺术的一个参照。
              彭汉钦:第一次见到评委之一的皮力老师,他说看到我的作品时很感动——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其实更感动。我想此次艺术家评委们不仅仅是对我作品技巧与手法的肯定,更是对我捕捉普通人的点滴,试着去解读他们内心世界,通过质朴的方式予以表达的一种认可,这种意义已经超越了我获奖本身以外的喜悦。创作的过程其实是寻找,发现和表现的一个过程,寻找作品自身就应有和本来就有的实在。这根基取决于你思想层面能否达到的一个高度。拥有“罗中立奖学金”这样一个高层面上的平台作为起点,对我以后的艺术创作既是一种推动,也是鞭策与压力。
             曹培伦:当我们马上要离开大学校门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就业,但现实却连北京的小学也向我们关上了大门。在山东.一所理工大学也要实实在在的硕士以上学历,本科生连想也别想。此时,不能不感慨人才济济、供大于求。但像“罗中立奖学金”这样完全非功利性和私人赞助学生的公益事业却罕见得可怜!
          2006年11月,我有幸获得了此奖学金并被邀请参加了颁奖及展览开幕式等活动,对它旨在发掘和鼓励艺术新人的宗旨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非功利性的公益活动
              “罗中立奖学金”共有25名年轻的艺术家参展,参展作品的运输费均按实际费用或合计人民币1000元(以两者较低为准)的标准予以了我们每—个人偿付;5名获奖者还获得10000元的奖励并提供差旅费到重庆领奖。难得的是,主办方并不留我们的任何作品——在我所了解的各种展览活动中,这是很难得的。
              二、“罗中立奖学金”为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有效平台。
          一方面,通过评奖我们彼此可以看到各大美术院校的艺术作品,不管是否获奖,艺术作品都有其作品的优点和感染力,让我们有机会相互学习借鉴,而通过一起展示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我们结识了很多可以一起探讨艺术的朋友。
              史怡然:获奖对我来说,狂喜之后便是无尽的感激。尤其是亲赴重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除了个人对艺术的热忱外,更重要是对社会的责任。因此我也希望这奖学金能持之以恒——从我第一次听说它,到我大学毕业,已经成了年轻艺术家为之奋斗的目标,而我相信这背后有人为此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因此,我作为获奖的艺术家,也希望自己接好这支缪斯之神的火炬,传给更多热爱艺术的朋友。
              丘婧彤:2006年11月.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的“罗中立奖学金”获奖作品展的开幕仪式上,我与奖学金评委、参展的年青艺术家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让我受益匪浅。全国高校内的年轻艺术学子有机会以“罗中立奖学金”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作为起点,无疑将是我们为未来的艺术人生奠定了基础。而本项目的非盈利目的以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资助人倾心尽力的付出,都让我们这些年轻学子深深感动。更引起了我的思索:当代年轻艺术家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视野?如何与当下流行的“图像模式”、“符号模式”甚至在“70后”甚至“80后”之间泛滥的“卡通模式”区别开来?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关注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图式游戏或者平庸狭窄的自我观照层面
      艺术家推荐
      彦子八毛
      申少君
      王永亮
      林容生
      孙嘉成
      俞晓夫
      本刊专访
      ·【陈龙秋】访马来西亚华人画家陈龙秋
      ·【郭晓彦 & 舒群】关于“八五美术运动...
      ·【夏季风】夏季风:中国当代艺...
      ·【黄效融】在现实的“世纪”与...
      ·【乌利·郗克】谁在拥有中国当代艺术
      ·【李国胜】走国际化路线:中国...
      ·【殷双喜】殷双喜:以心接物
      ·【鲁红】碰撞与融会:你西我东
      ·【刘淳】刘淳:批评声音与关注视角
      期刊资讯
      ·“批评”之病
      ·美术批评谁失语?
      ·杰西卡·布朗森另一种声音:
      ·中国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艺术发展历程
      ·谁在影响艺术史?
      ·献给大众的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有自身的价值尺度吗?
      ·后殖民主义批评与民族主义批评的区别:答河清
      ·艺术和图像:谁影响了谁?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新浪网 美讯网 中国美术馆 艺术眼 艺术经理人 北方教育 雅昌艺术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686(s)   3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